失独者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失独者之家交流群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617|回复: 4

武陵人物|难忘那双盈满泪水的浊眼——韩生学和他的《中国“失独”家庭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6 08: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孺子牛49 于 2016-7-26 08:03 编辑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都市新闻 > 正文

韩生学在工作。 (娄茗 摄)

“奔放”文学社成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怀化市卫生计生委副调研员韩生学经过近两年艰苦采访和写作而成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失独”家庭调查》于 2015 年在《啄木鸟》杂志 2015 年第 11 期以封面头条推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青年报》 、 《潇湘晨报》等媒体先后对他进行专访;腾迅、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新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 《新民晚报》对原文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连载; 《北京日报》进行了转摘; 《新华文摘》2016 年第 4 期在文艺类头条位置选发了原文 4 万余字,并入选《中国纪实文学年度佳作》和《湖南省报告文学年选》 , “中国报告文学年度综述”也给予了极高评价。其单行本《家国之殇——中国“失独”报告》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写评,著名人口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穆光宗,著名人口学家、国家计生委专家成员梁中堂等多人推荐,将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与“失独”家庭不期而遇

韩生学出生在湖南溆浦一个边远偏僻的小山村,因家庭困难,高中才读了一期就辍学回家务农,一头扎进家乡那片梯田里,在日晒雨淋的劳作中尝够了汗水的苦涩和劳动的艰辛。于是,扶犁荷锄之余,发恨自学,才在辍学三年后勉强考了个师范,有了第一份“吃国家粮”的工作——教书。五年后从教师队伍改行到计划生育部门,于是又有了第二份工作——干计划生育,就是这一工作,让他与“失独”家庭不期而遇,且欲罢不能。

记得那是 10 多年前的一天,有人向他反映,自己听党和政府的话,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可如今这孩子没了,问他怎么办?他当时认为这只是个别现象,而且反映问题的家长也还年轻,所以他除了动员他再生一个外,没有怎么放到心上。后来,他写作第一本长篇报告文学《女孩,你别哭》时,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更多的一些独生子女父母,他们都很担心,自己只有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发生意外了,该怎么办?因为说的人多了,再加上身边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他开始觉醒,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人类进步。于是,他开始更大范围内的关注。

而最终让韩生学下决心写这部书的,是一位失独老人的一双眼睛。那一天,他去乡下检查工作,一位失独老人听说他是计生委的“领导” ,辗转找到他,一见面就说: “我孩子没了。 ”五个字才说到第三个,便嚎啕大哭。韩生学握着他颤抖的双手,不知说什么好,他为他撸背,为他擦泪,但就是找不到一句可以安慰他的话。他能说什么呢?他什么也说不出。很久,老人用一双盈满泪水的浊眼看着他,死死的,一动不动,仿佛一定要他给出答案。他顿时震惊了,这是怎样的一双眼睛啊!没有任何光泽,也无任何表情,更无任何神采。滞滞的,呆呆的,涩涩的,除了眼珠子偶而动一下证明它仍是“活”的外,了无一物。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样的“窗户”里韩生学看到的,分明是一种心死。他的心颤栗了,他们太需要倾诉了,他们太需要理解了,他们太需要同情了,他们太需要关怀了……他们有太多的痛和苦。就在这一刻,他决定运用手中的笔,把他们的痛和苦写出来,让政府、社会和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关注他们, 再帮助他们。

一次“冬日里的负重远行”

韩生学一边开始着手调查采访,一边制订详细的写作计划。他想他的写作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复制他们的悲伤和痛苦上,而应该写一部全面反映全国失独家庭各方面生活的 “全景式” 的报告文学,既呈现他们的失独之痛,又剖析他们的失独之因;既关注他们的“维权”之路, 又展现他们的自救之美 ;既肯定社会的关怀之要,又呼唤国家的政策之光……也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部作品既为失独者自救指出一条新路,也为社会关爱和政府顶层制度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在写作之初,他也曾预料,这次创作肯定是一次“冬日里的负重远行” 。因为他触碰的是一个敏感而沉重的社会问题,采访的对象是一个悲悯而特殊的痛苦群体。因为敏感,可能会遇到阻力 ; 因为沉重,可能会承载压力;因为悲悯,可能会破坏心情;因为特殊,可能会遭遇难题。的确,他作为一个计划生育工作者,来写这样一部反映计划生育所造成的 “后果” 的报告文学,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有人担心他会遭到采访对象的抵触和反感,有人担心他会遭遇误会和辱骂;更有人担心他计生干部的身份,会受到太多的羁绊,而影响公正的写作;还有人怀疑他的真诚与能力,直接在网上揶揄说“一个计生干部写报告文学关注失独家庭”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

他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因为他采访的对象确实是一个特殊得不能再特殊的群体。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生存习俗里,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幸” , “失独”由于丧失的是自己唯一的孩子,应该算是不幸中的最大不幸。他们经受了无以伦比的痛苦后, 或封闭自己, 与外界断绝 ;或病染沉疴,一蹶不振;或脾性大变,歇斯底里;或痴傻疯癫,不可终日。要采访这样一个群体,本来就何其艰难,何况他是一个令他们“憎恨”的“计生干部” 。他想到了他可能会花很多精力去迂回、去开化、去解释、去接近、去以心换心,甚至做好了被拒绝、被辱骂、被扫地出门的一切准备。

每一句话都像是一击重锤敲击心灵

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些担心都没有发生。他们反而是那样地支持和配合。特别令他感动的是,每当他采访他们,提出想细听一下他们过去的故事时,他们不惜重又撕开已经结痂的伤口,将自己的痛,毫不保留地呈现在他面前。

而每当讲到一些具体细节,他们痛苦在自己的回忆里,他顿感觉到自己仿佛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令他有一种罪恶感,不忍心再要他们说下去时,他们却说,没事,都会过去的。

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为他推荐和联系一拨又一拨采访对象。

如果有人婉拒,他们还会做一定的说服工作。有时, 同命人的一句话,胜过他一千次一万次的说明和解释。因为有他们的帮助,韩生学顺利地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家庭,采访到了一个又一个对象。

更令他感动的是,许多时候,他们还总是为他着想,怕耽误他的时间,都主动找来,他们说,他们老了,不上班了,事少,能让他少跑点路就少跑点路。比如 2015 年12 月初去北京出差,原打算顺便去采访家住河北保定的北辰大哥。

韩生学与他一联系,大哥怕他来回跑折腾,提前两天携上妻子从保定赶到北京,他因公务一时走不开,夫妻俩在北京的旅馆里一等就是三天。当他忙完后跑过去,握着老两口温暖的双手时,他没有办法不眼含热泪。

后来,随着他的采访范围的扩大和他在群里 “知名度” 的提高,有更多的失独父母从全国各地自发找来。有的寄送邮件,有的发来短信,有的打来电话,有的亲自前来他的住地,目的只有一个,只想为他的写作提供更多更详实的素材。比如威海的“见霞” ,通过失独群里的朋友打听多日才找到他的联系方式,当与他联系上时,她激动得哭了。她说,她有太多的话想对他说,她身上几乎集全了大多数失独者的特性,虽然每每说起,心都在流血,但她依然愿意毫不保留地向他全部道出。每一句话都像是一击击重锤敲击他的心灵,他真正感动在了那一片真诚里。

让韩生学收获感动的,还有国内诸多顶级的专家、学者的鼓励,作家协会的扶持, 《啄木鸟》杂志社的关顾,各大媒体的关注, 《新华文摘》的青睐,读者的热捧,报告文学学会的鼓励和鞭策。

而更让人欣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闻媒体和各种舆论宣传的进一步深入,失独这一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惠及失独家庭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措施出台,为失独者描绘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社会机构和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更多的志愿者伸出援手,使他们失独不失爱,重拾人间温暖,重燃生活勇气,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2016-07-25 01:35 边城晚报        作者: 娄茗









上一篇:浙江 洪合镇计生协为失独老人送体检报告单
下一篇: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时建议 对失独老人予以更大扶助
爱在失独者之家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8: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含泪读完报道,向韩生学老师致敬!辛苦了!!!
爱在失独者之家
发表于 2016-7-26 0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陵人物|难忘那双盈满泪水的浊眼——韩生学和他的《中国“失独”家庭调查》
爱在失独者之家
发表于 2016-7-26 16: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韩老师,什么时候能够读到你的作品?《中国“失独”家庭调查》
很好,今天上网很顺利,不知道前几天怎么了?上不去网。

21

主题

661

回帖

5409

积分

发表于 2016-7-27 06: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最灭绝人性的手段当国策而伟大。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又逢儿生日。儿今也仅三十七,离开爹娘近二年。生不逢时被计生,白发送黑成失独。每逢佳节倍思亲,泪水涟涟忆爱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