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失独者之家交流群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2151|回复: 17

北京市部分失独者关于养老的愿景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3 13: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面对现实 于 2014-12-13 13:13 编辑

    前些天国家卫计委有关部门征求失独家庭如何养老的意见,希望我们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方案。我们北京的部分失独者写了一份关于失独家庭如何养老的愿景报告,已经通过有关部门转达到了国家卫计委和全国妇联,他们认真地听取了我们的意见。现将报告全文转载如下:                            关于失独家庭如何养老的愿景
    我们是北京市部分失独家庭组成的一个QQ群,群名为:北京失独阳光联谊群。我们群当中年龄最大的是66岁,最小年龄的也近50岁。大部分是50--60岁之间。群内共有70多人。有10名单身人士。失独妈妈占大多数。我们已经成立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里,通过大家在网上的互相交流,思想沟通和群里组织外出活动,京郊游、外地旅游,让我们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走出了心理阴霾,建立了生活的信心。如今这个群已经是大家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展望未来,我们最大的后顾之忧是如何养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只生一个好的政策,让我们这部分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成了国家计生政策的第一批执行人。鉴于当时那个年代,响应党的号召,为国分忧,是大部分国家公职人员的自觉行动,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由此而生。特殊的家庭结构造就了独生子女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是一个家庭的支撑,而当各种原因失去了这个唯一的希望、全部的寄托、自己的亲情血脉以后,才发现这是对父母最致命的打击,美好的生活憧憬被打碎,家庭的一切希望都破灭了,这种打击无异于天塌地陷。这是我们所有失独父母一致的感觉,并非夸大其词。这与失去父母、失去配偶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是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感受,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感受。
    由于失独现象也是我国的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亲身经历的人都很不理解,自己亲戚朋友不理解,一些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也不理解。有些专家学者,甚至政府的官员都认为,我们应该划清一道界限,与过去告别,回归社会,重新生活,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但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失独者心理的实际的。这些专家、学者、官员们由于没有自身经历,他们太不了解失独者的内心感受了,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这些人放不下,想不开,解不开思想的结,以为是我们自身思想狭隘,心胸狭窄、素质低。我们群所有的失独父母都会告诉你们:不是这样的!
   失独者当中有离退休干部,有知识分子,甚至有大学教授,大部分是公职人员,并不是没有文化,没有思想的愚民,也并不是没有理性的人。我们也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解开这思想的结?没有人愿意一辈子沉侵在悲痛之中,明知负面情绪对自己身心的影响而有意为之。很多失去孩子时间短的人员在极力的努力想走出来,过正常的生活。但是有人性、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不是动物,要想做到不为外界所动,实在太难、太难了。战胜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是太难、太难了,除非傻了、痴呆了、失去意识了。现实的生活是残酷的,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当中,每天面对、耳濡目染各种生活细节:当孤独的夫妻二人,或单身的一人,当听到电视里播放常回家看看的音乐时;当看到街上母子相偎的情景时;当遇到某一个长相像自己的孩子时;当看到人家阖家团圆时;当听到人家聊起孩子的学业、事业时;当过年过节听到鞭炮时;当。。。。。。这些无形中都会引起失独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怀念,这些逃不掉、躲不开的听觉、视觉,怎能不被刺激?所谓“正常的”融入社会,也不过是应声附和,人前假装笑脸,人后背地抹泪。有谁知道失独父母的这些内心感受?假如我们还有第二个孩子,假如我们还有一个能享受天伦之乐的家,我们还会难过吗?我们还会每天扮演两面人吗?
   为什么要说这些失独者的心理现状?这跟如何养老的方式密切相关。









上一篇:待到春暖花开时,天子脚下来相见
下一篇:北京同命人的建议很好,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采纳。
爱在失独者之家
发表于 2014-12-13 15: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现实 发表于 2014-12-13 13:14
自从有了失独者QQ群,大家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家,这些人有共同的生活经历,思想情绪的经历,由痛苦 ...

好是好,希望少,谢北京同命人,你们能如实现,就有希望。
很无奈,他们今天就是同命人明天,真的不怕死只怕病或失去同伴,听天命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3: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面对现实 于 2014-12-13 13:20 编辑

          自从有了失独者QQ群,大家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家,这些人有共同的生活经历,思想情绪的经历,由痛苦蜕变正常的经历,话语之间没有刺激心理的话题,共同的经历使大家有了一种心理平衡感,还有一种大家庭的依赖感。我们觉得这些人在一起,才能掩埋心里的伤痛,才有欢声笑语,与正常人一样。
     关于养老,政府已经给了空巢家庭很多安慰,也出台了很多养老措施,并承诺失独者可以优先入住养老院等,但我们最希望的是政府应该倾听我们的声音,我们想如何养老,而不是政府安排我们如何养老。针对我们这一特殊群体,希望政府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
     首先我们希望政府兑现三十多年前的庄严承诺:“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的口号。作为国家和政府应该有诚信,如果国家不讲诚信又如何要求人民大众讲诚信?作为我们有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国家来说,我们已经是没有后代的绝户家庭,政府承担起这一代人的养老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强烈要求失独家庭居住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只有我们生活在一起,才能抱团取暖,才能不受外界的精神刺激,才能心理平衡,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我们希望:给我们失独家庭打造一个爱心小区,起一个温馨的名字,不叫养老院名称的养老院。小区根据失独人数,可大可小,根据用地楼层可多可少,如果为长远打造,最好不建高层。以公租房的形式,让每个家庭租用,当我们故去后,这些房仍旧归还政府。
     目前政府能够为低收入家庭建造公租房,为失独家庭建造一处公租房,我们想是可以办到的。
在选址用地上,我们希望建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四环或五环周边,有三甲医院的周边,市政设施购物比较完备的周边。有公园绿化带的周边,方便我们出游,方便我们就医,方便我们生活。
     在户型设计上,可以参考宾馆式或公寓式。但每家又有厨、卫齐全,有卧室、有客厅的单元式,每家都由走廊或楼道链接,门连门,户连户,面积不低于每家60平米。既不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不给我们造成进了养老院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小区,每家关上门能独立生活,打开门能互相沟通,像邻里大院,方便大家互相照顾。也方便服务人员的服务工作。细节设施应完备,如:应急呼叫系统、防滑防摔设施、色彩识别设施等。
在小区设计上,打造社区的环境,养老院的服务设施。小区内要配备有管理室,服务站,食堂,医务室、活动站、维修站、绿地、停车位等。如果能有一片菜地自耕自种更好。
     管理室:负责失独家庭的各项信息,准确掌握每一个失独者的情况,管理各服务项目,管理人、财、物,要有失独人员参与自我管理与监督。
     服务站:要配有经过专业心理培训和服务技能培训的服务员。负责生活、家政全方面的帮扶,24小时值班制度,为失独家庭养老送终。失独者参与监理和志愿服务。
    食堂:类似老年餐桌,招聘餐饮行业,政府补贴、社区管理。
    医务室:类似社区医院,但医疗条件设施要高于社区医院,也类似临终关怀的医院,在我们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能够入住到自己小区的医院里,有医护人员、服务人员的陪伴,有失独朋友的陪伴,有尊严的逝去。
     维修室:类似物业,维护水电气,绿化、卫生等。
     特别要配备活动场所、场地,方便失独家庭聚会,也方便社会爱心人士来组织活动。
在小区管理方面,我们失独家庭的人员可成立类似家委会或物业的组织,参与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账目公开透明。有劳动能力的失独者担任志愿者。力所能及的做一些自我服务、互相帮助的工作。
     在用房方式上,有两个方案:
一、公租房,测算调查一下这些人群的普遍经济承受能力,制定一个合理的租金价格,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原住房出租或出售,用来弥补公租房的房租。让失独家庭不会有太大的经济负担。但交房租以后,各类人工服务都应该是免费的。餐费、医疗费除外。
二.免费分配住房。如果兑现“国家来养老”的承诺,应该给与失独者免费分配住房的待遇。入住家庭定期缴纳一部分人工管理、服务或水电取暖,其他费用。
    失独家庭住房不可转租、转借,挪作他用,不允许非失独人员入住小区家庭,如有亲戚朋友探访过夜,应在管理室登记。失独人员故去后,小区负责收回原住房。
建立这样一个养老式社区,既解决了人们入住养老院的心理偏见,又解决了切实的养老问题,也解决了一些人住房困难的问题,同时,集中居住方便照料和服务,方便失独人抱团取暖,方便组织各项心理抚慰活动。免除了各街道社区为失独家庭服务人手不够,人户分离,无法服务的问题。一举几得,有利无弊。这个集中供养的方式,据说也是台湾为在台老兵的供养模式,如有可能政府可以派人前往考察借鉴。
      目前社会上的老人,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去养老院,失独家庭也是如此,但家中无人,不时听到老人死于家中无人知的新闻,总会联想到我们的将来。在没有落实养老的后顾之忧时,我们就像生活在世界末日一样,不知道我们将来是否也会病死家中无人知。我们期望政府特别应该重视我们这些失独家庭的养老工作,毕竟我们是为了国家政策而作出过牺牲的人群,政府应该善待我们,我们渴望集中养老。
      我们认为这个形式的可行性还在于:政府对于初期的硬件建设需要投入一笔资金,后期的维护与运作一定会低于现在的国有福利院,因为我们失独者参与自治,自管。没有工资,没有报酬,就会大大减少人工开支和费用。也不会像小区中的物业公司那样需要赚取利润。失独者中大都是有养老金,经济收入比较稳定的人员,我们都是没有后代的人,个人财富只会用于大家的公用事业。我们号召和提倡在失独家园先于享受养老优抚的人员,故去后一切财产捐献给我们自己的家园,捐献给服务过我们的后来者,捐献给新增的这一痛苦人群,这也是我们失独者的一点奉献。也为国家减少一些财政负担。
      对于养老问题的规划是我们的美好愿景,但现实中大部分人已经进入暮年,还有很多身体有病,或单身的失独家庭,解决当前的当务之急也是失独养老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失独家园没有建立之前,各级政府、街道办,能否率先建立失独群体的档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健康情况?出台一些现实中的帮扶措施。例如:对年龄大,身体差的人员发放养老助残卷,请家政或小时工协助做些家务,过年过节,慰问走访形成制度,了解他们还有哪些困难?送去党和政府的一丝安慰和温暖?定期组织体检?有些工作街道办已经开始做了,但还没有形成基层的统一规模。有做的好的,也有一点也没做的。能否形成全市或全国的统一部署,也是各地失独家庭的期盼。
     失独群体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人户分离,当孩子失去后,为了远离伤心地,不愿接触熟人,大部分失独人员选择了另觅住址,这就形成了人户分离的现状,但街道社区还是以户口所在地划分服务,使得一些本来存在生活困难的人无法享受当地的优抚。如果政府把这些优抚措施形成制度,全面铺开,住在各地的失独人员就可以统一享受这些服务了。
     以上是我们对养老的愿望,希望政府能听取吸纳我们的意见,切实解决我们提出的要求,让我们真实的感觉到党和政府给与的温暖,感觉到国家没有忘掉我们这些为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贡献的人。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这也是我们失独人养老的一个中国梦,我们深切渴望梦想成真。


     后记:
     在写出讨论稿征求大家的意见时,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非常赞成这样的养老方式。对这样的方式充满了期待。甚至选出了厨房监理,服务监理,活动组织干事等。失独者中有厨艺的人现在就提出可以个人出资购置一套好厨具。还有人愿意多出钱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说明大家对这个养老方式的认可。我们渴望这样的养老方式,也希望政府认真听取我们的意见。


爱在失独者之家
发表于 2014-12-13 13: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见写的很好、很全面,特别是建设失独者养老小区的方案很好。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采纳我们失独者的建议,尽快落到实处。因为这部分人的年龄都不小了,好的方案就应该采纳,最好全国推广。
很好,今天上网很顺利,不知道前几天怎么了?上不去网。

6

主题

68

回帖

870

积分

发表于 2014-12-13 13: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是我想要的老年生活强烈要求政府兑现诺言《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
爱在失独者之家
发表于 2014-12-13 18: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不知能不能实现。目前主要是增加扶助金。农村的都太穷了
如果没有,‘一胎化’的计生政策,就不会出现这大规模的失独者,
发表于 2014-12-13 21: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姐转发的养老愿景报告,写得好,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联想本月4号我在国家卫计委反映我们市卫计委某领导,在市府面对我们群访的失独老人,公开答复,就是不建失独养老院。国家卫计委的官员听后很吃惊,又追问我,真那么说的?

看来,为了我们的养老,需要同命人的努力!争取!
呼吁政府兑现承诺
发表于 2014-12-14 07: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得很好,其实现在有许多地方都已经有失独父母集中养老了,问题是都不愿意推广,宁愿三公消费掉也不愿意出钱为失独家庭办实事。
爱在失独者之家

154

主题

267

回帖

4310

积分

发表于 2014-12-14 09: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北京失独群体的报告后心情沸腾了好一阵子。真有这种可能吗?冷静的想了想政府当初是这样承诺的,现在让政府兑现承诺这也是天绖地义的。然而看看我们群体的悲惨现状,以及重庆维权人士在寒冷的冬天在地板及办公椅子上睡了三天二亱而无人问津的结局,报告所设想的能做到吗?
国家卫计委主要领导敢于置全国失独群体的利益而不顾,敢于把失独群体多年的诉求当成耳边风,敢于把全国近千万失独家庭的呐喊声当成儿戏。她这样做不仅仅是向失独群体挑战,更是明目张胆地向习李政权的亲民爱民政策挑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