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目前,国内对于失独家庭还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伟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米红,在2013发表的论文《中国失独家庭规模估计及辅助标准探讨》中估计,截至2010年,全国农村49岁以上的失独父母人数为55.3万人,城镇为26.8万人。论文中预测,到了2030年,该数字会分别增长到85.1万人和57.2万人。之所以特别考察49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是因为49岁以上的女性被公认为基本丧失生育能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米红说,失独家庭问题已经逐渐变成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的夭亡给家庭带来重大冲击。首先,独生子女的夭亡必然带来了父母对孩子培养的流失。一些本来指望着孩子作为养老依靠的父母,将面临较为困难的养老问题。目前,国家正在不断提高对于失独家庭的补助标准。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正在被逐步解决。 其次,在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把许多的精神寄托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夭亡以后,许多父母会觉得精神支柱缺失,生活没有意义。这种心灵上的缺失是政府的经济补助无法弥补的,也是大部分失独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米红建议,即使失独家庭的父母失去了生育能力,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收养一个孩子。目前,失独家庭基本都符合我国收养家庭的条件。为了让收养的孩子更好地融入家庭,米红建议收养孩子的年龄不宜过大。 再次,在一些农村地区,确实存在一些文化氛围认为,失独家庭属于异类,会不自觉地回避这样的家庭。这可能会造成一部分失独家庭明显减少自己的社交活动,变得孤僻,拒绝与人交往。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加重可能会演变为心理疾病。对于这个问题,米红教授表示,虽然这种文化氛围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是通过长期的教育与宣传,失独家庭在社会中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理解。 2015-09-03 09:33 来源:承德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