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孺子牛49 于 2015-9-28 09:24 编辑
前不久,来自建设街道不同社区的十几名失独家庭老人,一块围坐在南杨社区的活动室,愉快地交谈着各自的兴趣爱好。原来,为了能更好地关心、关爱辖区内的失独家庭,南杨社区通过开展老年支持性小组系列活动的方式,让命运相近的人“抱团取暖”,共同寻求心理上的慰藉。
“失独家庭是当今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受着常人想不到的痛苦与孤独,也更需要情感和精神寄托,要想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社区应该主动承担一些社会服务的职能。”张忆欢是南杨社区居委会主任,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她向记者表示,随着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社区常常面临着力量不足、资源不够的局面,因此她主动承担起社工的角色,努力解决辖区内困难群众遇到的问题。
积极推进社会帮扶工作,是开展居家养老、救助帮困、青少年服务等各项帮扶的重要手段。“在建设街道,像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安保主任,甚至一个小小的文员,都可以进行社会帮扶,他们通过发挥个人特长,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在卫生知识普及、救助帮困、心理疏导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多样的社会服务。”建设街道民政办主任张宇英表示,据统计,目前社区近七成工作人员都有着社工服务的经历。
据介绍,王文萍是紫阳社区的一名社区干部,主要负责三产条线,而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她也是社会工作者组织“心语工作室”的一员。“在平时社会帮扶工作中,我疏导过遭遇家暴的妇女走出生活阴影,帮助过患抑郁症的年轻人战胜自我……”王文萍说,基层社区工作者应转变理念,把自己当成社工,主动为困难群体服务,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建设街道位于中心城区,辖区内有诸多老旧小区。在这些小区里,老年居民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是一项重点工作。“如今,很多社区干部主动加入到为老服务的社工队伍中来,为保障和改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百福弄社区党委书记王银卿表示,现在,在很多居家养老活动室里经常能看见社区干部的身影。
“社区干部趋向‘社工化’有助于提升社区的服务品质,并通过逐步转变角色,让社区干部变身为社会服务员,这对于创新基层管理,实现社区和社会组织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有着促进作用。”张宇英表示,接下来,街道将继续开展相关工作,让更多的社区干部掌握专业服务方法。
2015年09月28日 07:45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田 野 通讯员 张雪华 唐利清
|
|
上一篇:我市“敬老月”活动启动(黑龙江)下一篇:中秋佳节,特殊的团聚 他们用各种方式传递悠悠情思(江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