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失独者之家交流群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525|回复: 0

公益汇:离幸福最近的生活方式(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9 1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孺子牛49 于 2015-11-9 10:41 编辑

1111.jpg
           图为公益汇活动现场,小朋友的精彩演出。




据统计,我国失独人群超过百万,60%的失独父母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并不是没有人关心这个群体,平时的慰问,帮扶活动也很多,但在他们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比如春节、中秋这样的节日,志愿者很少关注。当然,志愿者也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是责怪谁,而是呼吁在关键节点上的关怀更为重要。”伍华说。

  这样的呼声,在北京社会公益汇活动期间此起彼伏。

  做公益,一个离幸福最近的行当

  首届“北京社会公益汇”大型公益展示活动于11月1日启动,北京市领导以及百余家公益组织和相关单位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为北京市有关领导启动公益汇活动。未来网记者 巩帅 摄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办主任宋贵伦介绍,从2011年开始,北京市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全市的公益单位和各区县广泛开展社会组织公益行活动,形成了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并打造了一批公益品牌。本次活动是是十二五期间对公益事业的成果展示,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社会更加重视公益活动,让公益成为生活方式。

  除了针对失独老人的“暖心行动”外,还有包括临终关怀以及丰富老年人生活等项目。

  一老一小,是公益项目重点关注对象。北京易孚泽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彭悦对未来网(微信公共号lovek618)记者介绍,目前他们正在推行一个“玩具大篷车”的计划。在这辆车里,有各种好玩新奇的玩具,必须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玩,目的是为了增强亲自互动,在娱乐中学会亲子交流。此前大篷车开进聋哑学校,让健全的孩子和家长与学校里的同学、家长一起交流,敞开心扉,与聋哑儿童建立友谊,共同体验生活。

  北京团市委名牌公益项目“公益星期六”,也来参展交流,其下属的“老百姓国学会”广受好评。展台前,围着不少人在询问详细的服务内容。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执行会长邓卫东对未来网(微信公共号lovek618)记者介绍,老百姓国学会邀请国学专家走进中小学,通过汉服体验、趣味国学等内容,让国学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目前已与朝阳区呼家楼小学等学校建立了长期联系。

  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课堂上很调皮,在家也不太听话。有一天,他的父母在国学课后特意留下来,专门向邓卫东道谢。受国学的影响,孩子回家后不仅懂得尊敬了,而且还会主动给父母倒水,这让他的父母“受宠若惊”。从来没想过国学课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平时觉得国学很深奥,枯燥,离生活很远,没想到这么有效果。”邓卫东自豪地转述着家长的称赞。

  无论是对老人的关怀还是对少年儿童的呵护,从事公益的人都会竭尽所能地给予帮助。

  “说是帮助他们,其实也是帮助我们自己。”老年人临终关怀项目负责人表示,照顾老人,看到他们的生命质量提高,尤其在弥留之际能安详地离开,年轻人从中学会了很多。老人们得到了切实的帮助,我们也会觉得莫大的满足。

  本届公益汇的口号是:让公益成为生活方式。“帮助与被帮助,都是幸福的事。这个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或者说是距离幸福最近的职业。每一天,都在感动与被感动中度过”。北京青少年社团发展促进中心项目管理部负责人余跳说。

  做公益,仅有热情还不够

  “公益等于慈善等于免费”,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逻辑顺序。如果某些公益项目需要收费,一定会遭到质疑,最常听到的反问是:“你们不是公益活动吗?怎么还收费?”

  有媒体报道,被称作“将社会捐助与慈善事业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平台”的慈善超市,经营情况不理想,围绕超市出现的问题也困扰着超市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超市货品单一,装修破旧,商品也较大型超市的价格要贵一些。

  虽然有着慈善的头衔,但往来顾客并不买账。一位慈善超市管理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被社会理解,人们会觉得开超市就是要赚钱,我们超市真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并不意味着免费大放送。慈善超市负责人坦言,慈善性正在弱化。

  究其原因在于没能让超市良性运转,自身生存成了问题。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向记者介绍公益汇活动时,着重强调,我们举办的是公益项目展,不是免费的慈善。这样的强调是基于人们的传统认知——公益项目就该免费。

  公益组织“老百姓国学会”负责人说:“我们的国学课大部分是免费的,也会有一些课程是收费的,不过标准肯定比市场上要低很多。我们也希望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有趣又有意义的有关国学的活动。但外聘国学老师,教学用具,课程设计,这些都需要钱,而且成本不低,我们要生存,一点费用不收,压力太大了。”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对未来网(微信公共号lovek618)记者表示,公益与盈利其实不是对立的。以现代慈善为基本特征的公益,最为重要的产出就是社会服务,现在又发展到社会企业,从事社会服务本身就是一个较大的产业,这样的产业怎么会没有盈利呢?

  王振耀补充说到:“公益盈利主要的目的是保持其可持续性,并不是为了参与者的私人利益,因而其资产和盈利主要用于再发展公益事业。当然,工作人员的报酬是一定要保证的。”

  所有投身于公益事业的人都心怀一颗强烈的爱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但从实践来看,公益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行业,仅有爱心,还远远不够。

  “公益项目、公益团队要专业化,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很多人满腔热情做公益,但后来都退回原点做不下去,他们把公益想得过于简单。”尚善基金会秘书长伍华说。他表示,要有一个可持续的操作模式。很多公益组织有着很好的初心,但发展模式没有设计好,组织自身会遇到生存难题。这种困难除了资金上的,还有项目推进、推广等。

  根据伍华介绍,公益组织分为两种。一种的经费来源是政府购买或基金会提供经费,这样的组织在资金上少有后顾之忧;另一种是自收自支,将利润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人们对公益事业的认识还不够,应该以专业化的眼光去看待,而不是单纯的道德评判。” 伍华说。

                         来源:未来网  作者:巩帅  2015-11-07 11:19:00





上一篇:心理应激是老年人心梗的导火索
下一篇:近60位失独老人加入(江苏)
爱在失独者之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