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东营讯“去年和前年,我分别申请了1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今年是我申请贴息贷款的第3年了,根据区里和河口街道的政策,把贷款的额度给我提高到30万元。”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福祥村鸿斌家庭农场场主张金美近日告诉记者,在该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3年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耕地面积435亩的家庭农场。 鸿斌家庭农场是河口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受益者之一。河口区将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2011年―2015年跨年度政府民生实事。为了强力推进活动开展,河口区搭建了家庭致富、爱心帮扶、温情计生三个服务平台。组建了爱心致富志愿者、爱心奉献志愿者、爱心牵手志愿者、温情计生志愿者四支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累计投入1000万元。 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分“计生示范家庭帮扶、计生特殊家庭关爱、爱心帮扶救助、养老助福提升、温情计生保健、意外伤害保障”六大工程,每个工程都有受益人群和一定的覆盖面,有具体的项目文本和明确的责任分工,有优先优惠扶持救助政策和资金作支撑。张金美就是获得了“计生示范家庭帮扶工程”的政策支持而获成功。 在实施该项工程中,区计生协会协调河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计生示范家庭贷款品种,为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项目的计生家庭提供低息贷款。在利息优惠的基础上,区、镇街财政分别给予30%的贷款贴息、计生家庭户只负担40%。每户提供10万至30万元贷款,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列入贷款范围。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河口区已向1270户计生家庭发放贴息贷款1.2亿元,区镇两级贴息638万元,银行让利542万元。 在提供低息贷款的同时,依托人口学校、远程教育网络、新型农民培训学校等阵地,对有创业愿望的计生家庭进行创业培训,促进劳动技能提高。目前已发展鑫庙禽类养殖合作社等致富项目1000多个,增加经济收入1亿元。该项目成了计生家庭致富创业的“助推器”,计生优惠政策的“活舞台”。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帮扶救助也是河口区极为重视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河口区创新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关怀模式,开展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不断改善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环境。 针对计划生育失独和独生子女残疾家庭60岁以上的老人,从今年开始,河口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居家养老照料服务,每月不少于4次上门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和助急服务。 六合街道义和村李德永夫妇说起这项政策,感到很满意。几年前,李德永的独生儿子去世以后,他们家里变得冷冷清清。如今,李德永除了享受上门服务,还在领到基础养老金的同时,领到河口区增发的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成员的养老补助。按规定,独生子女伤残父母每人每月在基础养老金150元的基础上增发200元,失独家庭父母每人每月增发300元。特扶标准为2015年独生子女伤残父母每人每月400元,失独家庭父母每人每月500元。在河口区,失独家庭成员每人每月还可领取救助金。逢年过节,河口区还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送上慰问金及生活用品。 该区实施的爱心帮扶救助工程,对困难计生家庭、基层计生工作者进行助学、助医、助困等全方位的帮扶救助。截至目前,他们开展“人口关爱一日捐”、“情暖黄河口元旦春节送温暖”、“救助贫困母亲、贫困女孩”、“金秋助学”等活动30次,累计走访慰问计生困难家庭700户,发放慰问金60万元;对105名贫困母亲、38名贫困女孩发放救助金22.3万元;对185名学生发放救助金47万元。对长期需要救助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计生协会、民政部门优先纳入民政低保、五保救助范围。区民政部门通过“阳光190”对计划生育困难户优先给予生活补助,扶持的计生贫困户占总扶持户的10%。区民政、工会、妇联、团区委等开展“朝阳助学”、“春蕾助学”、“爱心成长行动”等活动,重点救助计生家庭贫困学生和计生特困家庭,营造了全社会关爱计生家庭的浓厚氛围。 2015-11-19 16:33 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扈永顺通讯员杨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