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桐乡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民政部门在各个“敬老文明号”创建中开展与老人结对和物质帮扶、精神关爱活动,在提升“敬老文明号”创建成效的同时,让更多失能、半失能老人感受到温暖关怀,浓厚我市敬老爱老的氛围。
作为桐乡最大的公办养老机构和浙江省级“敬老文明号”,桐乡市社会福利中心此次选择与中心内3名失能老人结对,并通过物质帮扶等方式,让老人在社会福利中心内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结对的3位老人都没有子女,晚年生活也比较孤独,更加需要我们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帮助。”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吴小勤告诉记者,中心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给结对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的日常生活用品、水果等资助,并给予特别的生活照料。
据了解,我市共有35个第一届“敬老文明号”获得单位,其中有桐乡市社会福利中心、市康慈医院等6家省级“敬老文明号”。每个第一届“敬老文明号”获得单位和第二届“敬老文明号”参创单位结对关爱两位以上城乡失能半失能、贫困、失独等老人。其中,第一届“敬老文明号”获得单位中桐乡市级至少结对两位老人,嘉兴市级、浙江省级至少结对3位老人。
怎样和老人结对?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要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深入开展爱心捐赠、上门服务、心理支持、文化服务、权益维护五项服务。爱心捐赠包括资金捐助以及健康体检产品、医疗保健用品、康复辅具用品、日常生活用品、文体活动器材捐助;上门服务主要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浴、代购等生活照料服务,以及对老年人家庭开展医疗保健、护理照料等知识讲座;心理支持重在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精神慰藉服务或互动活动项目;文化服务主要通过开展陪伴阅读、手工制作、娱乐互动、文化兴趣辅导等志愿文化服务,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权益维护重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安全常识宣传,以及协调有关法律组织和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要把此项活动作为了解老年人生活、倾听老年人心声、解决老年人困难的桥梁,倡领敬老风尚、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志愿者作用,帮助老年人改善生活生命质量,并推动“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2015年12月08日 09:28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记者 周志鹏 通讯员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