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失去独女3年后,北京女商人王玉琼自杀离世,她将600余万积蓄分给亲人朋友,“分得一分不剩”。 近日,这则新闻在网络上传播甚广,也让“失独母亲”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回到公众视野。 身体消瘦,精神抑郁,眼睛红肿几乎是“失独母亲”的群像,憔悴的面容背后,藏着的是一颗破碎的心——“孩子没有了以后,自己的一切都破灭了。 ”这是她们的典型心理状态。 “失独母亲”往往长期沉浸在哀伤中,她们失去安全感,又很少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长期下来就会回避社会甚至精神抑郁,如果此时没有外部力量干预,后果往往滑入万劫不复。如何让她们走出失独阴影?显然心理上的修复至关重要。 而从国家对失独者的相关政策来看,“失独母亲”从年满49周岁开始可以领取扶助金。但对于她们,恐怕还远远不够。“失独母亲”渴望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保障,还有精神上的关怀。这也给新时期基层机构、社会服务组织,对其工作方式、服务内容等都提出了新的命题,比如能否深入走进失独家庭做一些陪伴式的服务;能否在网上提供陪伴等。 2016-01-05 安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