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 ,65岁的王爱珍 (化名)格外忙碌。除了备下些年货,有件事情让她更费思量,那就是再次邀集这些年来她联络帮扶的几个失独家庭,一起过新年。 “有两对夫妇、三个独居老人,再加我今年能组织八个人。”说起今年的计划,王爱珍在笔记本上列出这些人的名字,“本想再邀请几个平时照顾的空巢老人,他们的孩子都在国外,过年可能不回家。”王爱珍说,后来想到他们可能无意中提到自己的孩子,怕会影响这些失独者的心情,索性就安排两场吧。 王爱珍常说,她有双重身份,不仅是位孤独老人,还是名志愿者。1995年,退休后的她在选择经商的同时也选择了志愿服务,美容美发、心理疏导、临终关怀,如今,她的公益之路已经走过20个年头,失独家庭和独居老人一直是她“关照”的重点。 去年除夕夜,八位失独老人、两位独居老人聚在其中一位独居老人家里过年。大家每人带了三两个菜,当天下午,王爱珍提前准备好两大盆饺子馅,又去超市买来了饺子皮。那晚,大家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保持着高度默契,没一句话触及内心的伤疤。只是最后两位男士喝酒喝醉了,王爱珍和其他朋友分头把他们送回家。看到大家脸上的微笑,王爱珍暗下决心,要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十年没有彻底走出失独之痛 “逢年过节,他们心中的那份痛也会更深些。”对于失独者的心境,王爱珍深有体会。因为,她也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2003年前后,近一年时间里,丈夫、正读大学的女儿等五位至亲的家人和朋友相继离世,将王爱珍彻底击垮。随后的日子里,王爱珍换了几次手机号码,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成天以泪洗面,多日不吃不喝,最后甚至虚脱到站不起来。 “要生存,首先要擦干眼泪。”在一次听广播时,青岛广播电台《牵挂》节目的这句话点醒了王爱珍。想到从前和女儿一起做公益的快乐日子,王爱珍重新振作,开始在奉献爱心中释放痛苦,在为快乐他人时让自己快乐起来。 从那时起,位于高邮湖路附近的日间照料中心里,每周四都会出现王爱珍的身影,不论风雨。每次来去,她都是说说笑笑,感染了这里的老人,她为老人们义务理发,还手把手教出了十几位 “徒弟”。 回首这个过程,她称之为“九死一生”。“我曾当过多年医生,后来还自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但走出来还是这么艰难。”王爱珍说,别看自己整天风风光光乐乐呵呵地做公益,但整整十年,她也没有彻底走出失独之痛。至今她仍然无法以失独老人的身份面对公众。她恳请记者不要给她拍照、不要写她的真实姓名。“前两天路过五四广场,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和女儿一起在那里义捐的场景,眼泪哗哗就流下来了。”王爱珍说,她只好匆匆离开,想些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正是个人的经历,让王爱珍意识到,对于其他深陷失独痛苦的家庭,她必须要帮忙做些什么。 崔志国是位侨胞,是王爱珍帮扶时间最长的一位失独者。“老人现在已经70多岁,耳背得厉害。”2010年开始,王爱珍走进这位老人的生活,照顾他的生活,宽慰他的精神。一直到最近,民政部门安排专人照顾他以后,王爱珍去他家的次数才少了。 王爱珍家房前屋后是她的花园和菜园,栽种着无花果树和应季时蔬。“每次去老崔家里,我都会带些自己种的新鲜蔬菜,然后聊聊最近发生在两人身上的好事。”王爱珍说。 ▲助十余位失独者“重生” 因为做公益,王爱珍的人气旺了起来。 大学生志愿者找到她,希望成为她的帮手。失独者也找到她,希望她能为自己做心理疏导。 多年来,王爱珍先后联系帮扶了十余位失独者,到目前已经送走两位失独老人。与此同时,结合自己的经历,王爱珍也在不断尝试和调整着心理疏导的方式方法。 “帮失独者走出痛苦,很重要的是带他们走出家门。”随着她在陪伴失独者道路上愈行愈远,王爱珍越来越坚信这一点。她告诉记者,当年,为忘记痛苦,她和朋友结伴出去旅行,直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个习惯。 但不同的是,现在每次出去,她心里牵挂的是和她有同样经历的人。也因此,无论走到哪儿,她都会买些纪念品,回到青岛时送给他们。 一些失独老人年纪大了,无法出远门,王爱珍便邀大家近郊游,或是约他们一起泡温泉、爬浮山。“爬山时,我发现有的腿脚不灵便,就坐公交车到李村大集给大家买来了拐棍。”采访中,王爱珍从卧室里拿出七八根各式各样的拐棍,并一一介绍它们的材质和用途。 “这是桃木的,握的同时可以点手上的穴位,助于提神醒脑”、“这是花椒木的,有医用价值,可以行气活血”……曾做过十年全科医生的王爱珍对穴道很是精通,一边说着一边演示着如何使用。她说,拐棍买回来以后,她空闲的时候就用细砂纸打磨,为了防止木头干裂,她还刷上了青油。 在王爱珍的开导下,不少失独者的状态有所好转。他们自发地集聚到王爱珍身边,合力再帮助更多的失去孩子、仍然深陷苦海的父亲母亲。 女企业家王琪是王爱珍的助手,两人现在以姐妹相称。她说,失去孩子后,她曾一度迷失自己,觉得生无可恋。通过朋友介绍,她认识了王爱珍,之后的日子里,她们两人常常聚在一起交心,有时一聊就是几个小时。 “心里的痛苦一点点倾诉出来,自己也像是得到了重生。”王琪说,如今,她称自己是王爱珍的铁杆粉丝,只要空闲了,就会和她全力继续陪伴失独者这件事,“等年底给职工放完假,我要再找她去做个志愿者,时刻听她调遣。” ▲把自己家建成失独者港湾 “就当我们没生过!我们要做个单身贵族!”王爱珍常常这样鼓励大家,也给自己鼓劲。很多时候她不免会触景生情,王爱珍知道其他失独者也是这样。所以,今年年初,她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房子贡献出来,作为大家活动的固定地点。而且,王爱珍还为它起了一个名字——小白桦星星港。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看着我们。”王爱珍说。 在王爱珍家中,记者看到,她本不宽敞的房间里堆满了盆盆罐罐,有十几盆盆栽,而更多的是蒜苗。“以前种花种草是为打发时间,现在更多的是为走访失独家庭时作为小礼物相送。” 2016-01-15 10:36:43 来源: 青岛新闻网 记者刘成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