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长效的结对帮扶机制。建立联系帮扶制度,实行“两对一、全覆盖”的结对帮扶形式,为每户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确定一名乡镇(街道)领导、一名社区(村)工作人员与其结对联系,每户计生特殊困难家庭都有由基层干部、志愿者、协会会员组成的“手拉手心连心”帮扶小组进行结对。针对特殊困难家庭的不同需求,为每户家庭建立个性化帮扶工作日志,采取个性化、分散化、本土化和亲情化方式进行针对性帮扶,做到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帮扶小组做到每月问访,特事特访,有事即访,节日走访,生日拜访,为特殊困难家庭落实帮扶政策,解决生产、生活、养老、就医等方面的困难,送去精神上的慰籍。 二是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机制。加大经济保障。实行城乡同标准享受每人每月270元或340元特别扶助金。投入30余万元,给所有特殊困难家庭成员办理综合保险;做好医疗保障。建立医疗绿色通道,为特殊对象建立签约医生制度,每年为特殊对象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住院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对所有失能对象,根据失能程度每人每月发放200元、300元或400元护理补贴;落实好养老保障。优先安排特殊家庭成员进入政府机构养老,探索建立居家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并举的养老模式,并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按最低缴纳标准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成员代缴全部养老保险费并享受缴纳补贴;安排住房保障。优先为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家庭安排危房改造或落实廉租、房公租房。 三是探索建立精神抚慰机制。注重开展心理矫正,引入专业机构,介入失独家庭的精神慰藉,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引导其走出心理阴影。注重亲邻照应抚慰,在每个特殊家庭的帮扶小组中都安排一位亲邻志愿者,随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和精神上遇到的困难。注重情感陪护,组织开展“圆梦行动”,对有收养子女愿望的,积极协调民政、公安等部门,为其提供收养信息,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对尚有生育能力并有生育意愿的人群,积极帮助实现愿望。注重信息沟通,建立计生特殊困难家庭通讯交流和qq互动互助平台,准确了解其状况和需求,即时提供生活帮扶和精神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