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独生子女像“太阳”一般被捧着,可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当这个“太阳”消失后,一个家庭的生活将变得多么暗淡无光。为了让这些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能走出暗淡的生活,蒙城县以“关怀+”为抓手,从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多方面为这些特殊家庭提供帮助。
“关怀+”生活扶助。对当年新增加的计生特殊家庭遭遇突发事件、重大疾病、重大灾害等意外事故或生产生活出现重大困难时,及时给予紧急救助,提供一次性10000元的紧急救助金。春节、中秋节等节日,走访慰问计生特殊家庭,送去生活用品和不少于200元的慰问金,及时了解其困难和需求。在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等方面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系列保险保障服务。为计生特殊家庭每人办理100元的“特别扶助综合保险”和300元的“住院护工保险”,代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筹资120元,对不满60周岁的按3000元标准代缴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协调民政、住建等有关部门对居住条件不好的计生特殊家庭,按照有关规定优先纳入危房改造范围,改善其基本的住房条件。对有就业创业愿望和能力的计生特殊家庭落实优先优惠政策及必要的就业培训和指导。
“关怀+”精神慰藉。组织党政领导、计生干部、村(居)干部、服务所技术人员、大学生志愿者与计生特殊家庭建立“五对一”结对帮扶联系网络,经常上门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党员、团员和人口基金助学成才资助的大学生等,与特殊困难家庭开展“亲情牵手”活动。组建一支由社工师、心理咨询师、医师等组成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为计生特殊家庭开展心理疏导、干预和讲座等活动,通过开通咨询热线或心理咨询机构等方式,提供心理咨询、治疗和帮助。以 “生育关怀·亳爱中秋”交流联谊活动为主题,组织计生特殊家庭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联谊、交流、户外踏青、文体比赛等娱乐活动。
“关怀+”养老照料。通过组织志愿者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定期为计生特殊家庭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陪同就医、康复护理等,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对60周岁及以上的计生特殊家庭成员,特别是失能或部分失能的,优先入住敬老院。对失能老人按照失能程度每人每月分别给予100至300元的护理补贴。在许疃镇陶庙社区开展社区养老试点,计生特殊家庭集中供养。积极探索发放临终关怀丧葬服务补贴,推动解决养老问题。
“关怀+”健康守护。为全县69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实行资料信息化管理,准确掌握和了解健康动态变化情况,做好跟踪服务。每户计生特殊家庭均与乡村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签订《乡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协议书》,在协议预定时期内,由乡村医生上门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针对春秋季疾病高发期、多发期,举办春秋季计生特殊家庭老人养生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春秋季易发病的产生和预防,重点从运动、作息、饮食等方面对春季养生方法进行介绍,强调调节饮食起居的注意事项和日常饮食保健的重要性。让老人们有病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引导计生特殊家庭树立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组织乡镇卫生院人员每月不少于1次上门开展健康检查,对计生特殊家庭中的老年人,尤其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村(居)干部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访视等形式,开展经常性服务活动。在相关医院或定点医院设立专门窗口和专门导医服务,开通计生特殊家庭“绿色就医通道”,提供便利的就医条件。对所有计生特殊家庭成员在医疗救助过程中,免收住院押金。实行先住院、先治疗、后付费,解决计生特扶家庭成员病有所医后顾之忧。把计生特家庭全部纳入低保或五保救助对象,解决他们的就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实施新农合大病救助和兜底政策。
“关怀+”再生育服务。一方面提供再生育帮助。对符合生育条件的计生特殊家庭,主动帮助协调相关部门,为其提供免费的技术咨询、助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服务,建立再生育技术援助“直通车”,给予必要的帮助。另一方面协助其依法收养子女。对有收养意愿、符合收养孩子条件的计生特殊家庭,提供收养信息服务,协助办理收养和落户等手续。 (马凤新 王申伟)
|
上一篇:光明新区推“苔花计划”帮扶失独残独家庭下一篇:河北邯郸县慰问灾后计生“失独”“伤残”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