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余红举、实习生雷诺纯 “失独家庭”是指独生子女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亡故的家庭。家住青山湖区罗家镇的刘萍(化名)是全省1万多名失独对象中的一个。其女儿14岁那年,因一场交通事故而去世。之后,丈夫和她离婚,年过五旬的刘萍现与父母住在一起。 目前,全省约有30%“失独夫妇”离异。失独对象除了情感煎熬,还要面临养老的窘迫等问题。 据悉,到2028年,我省或有2万名失独对象。省卫生计生委在南昌、抚州等地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督导调研,期待破解特殊家庭面临的难题。 多方面给予关爱 “有时候,看着我兄弟姐妹们的家庭幸福美满,我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每逢家人团聚的节日,刘萍的心情更加沉重。 儿子去世10多年,胡华(化名)一直未从阴影中走出来。与记者见面时,他面容憔悴。“儿子网名叫‘期待’。”胡华将儿子生前与他的QQ聊天记录打印张贴在客厅。每逢节假日,他用手机向“期待”发信息嘘寒问暖。因胡华拒绝有关部门救助,让社区失独家庭联系人有些被动。 对失独对象的困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一直都给予高度关注,采取种种措施予以帮助,让他们尽快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生活。 青山湖区上海路街道有70名失独对象,确保每户失独家庭有1名医务人员,1名联系人,1名志愿者,帮助2户失独家庭领养子女,帮助失独家庭保险成功理赔4例。 据了解,自2014年起,国家五部委将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提至每人每月340元,而我省针对失独家庭的扶助标准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同时,在身体健康方面,签约家庭医生,进行平时健康方面的硬性救助,提供免费体检。为使失独家庭再生育享受更多实惠,我省2014年修订完善实施方案,提供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多项免费再生育技术服务,尽力帮助女方年龄在49岁以下有再生育愿望且具备再生育条件的失独家庭实现再生育。 该措施于2015年1月起实施,抚州市已为89对夫妇提供再生育技术服务,再生育35个小孩。临川区的邹天(化名),1998年出生的独生子于2010年3月因离世。得益于该政策,邹天于今年2月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儿,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一些难题待破解 不过,失独家庭在生活中还面临一些难题。 胡芳(化名)与丈夫均为下岗职工,儿子患白血病去世后,自己无法生育。在民政、计生、派出所的帮助下,她领养了一个孩子。“按政策,领养孩子后,自己从失独家庭机制中退出,无法享受相应的扶持措施。”胡芳说,“为孩子看病已经花了2万多元,还需要花几万元,两口子很难承受。” 据悉,在对失独家庭帮扶过程中确实存在些许问题。 丁亚丹是南昌市基层计生办的负责人,从事计生工作已17年。她说:“目前,全省实施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联系人到指定家庭走访时需留照片,可一提拍照,许多夫妇并不愿意。其实,计生办志愿者面临考核的问题。” 另外,失独对象比一般的老年人更需要入住养老机构。可是民办养老机构费用高,很多家庭无法负担。而且入住养老院,需儿女签字,那失独家庭该由谁来签字? 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是家庭生活的希望,如果因为变故,将带来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更体现在精神方面。 为此,南昌市西湖区等地开展政府购买心理辅导服务,设立心理咨询站,为帮扶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然而,有些失独对象对此表示抗拒。 “很多对象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服务,这并非服务不专业。”西湖区卫生计生委相关人士表示,有的失独对象会自行寻找心理咨询。部分失独家庭收入来源有限,而且无法报销心理咨询费用,令他们的经济更加紧张。 据了解,省卫生计生委正通过调研收集问题,并寻求破解办法,以便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力量采取措施,完善社会化养老和救助机制,合力帮助失独对象在社会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2017-03-20 09:41:49 来源:中国江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