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年龄大身体肥胖,平时总担心他冲凉时摔跤,现在有了扶手、防滑垫,不再担惊受怕了。”康宁社区的王阿婆开心地说。近日,香洲区幸福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上门为“月季家庭”安装各种居家安全设施,让他们的居家生活有了安全保障。(8月5日《珠江晚报》) 社工上门为“月季家庭”安装居家安全设施,解决失独老人的实际生活问题,看似小事一桩,其实不然。这件事从一个侧面表明,在我市失独家庭没有沦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样的关爱行动有利于弥合失独家庭遭遇的创伤。 笔者所说制度弥补并非空穴来风,就以香洲区为例,该区面向“月季家庭”的“月季计划”其实在去年就已启动。在切实保障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权益方面,所投500万元覆盖了全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239户387人,其中失独家庭143户222人;独生子女伤残家庭96户165人,“月季家庭”除了可以领取经济救助、生活扶助金外,更可以在健康方面享受六大惠民项目,弥补了这一帮扶空缺。 从制度弥补方面来讲,需要在计生政策层面延伸抚恤扶助功能。比如,提高独生子女父母的优待金、建立健全独生子女健康体检和保险制度、对独生子女死亡而父母又不能再生的政府给予一定的抚恤金、对那些确因失独造成无法养老的的家庭实行政府兜底养老、还可以让所有失独家庭父母由政府出资全部进入养老院等等。在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之外,还要努力解决他们的精神扶持,帮助他们走出痛苦,恢复生活的信心。在这方面,类似香洲区社工上门为“月季家庭”服务做法,十分必要。还可以动员工青妇组织和志愿者,在服务上向失独家庭倾斜。 总之,要尽心尽力地为失独家庭分忧解难,通过制度救济,让其像其他有子女的家庭老人一样安享晚年,失独不失爱。 2017-08-06 10:29:39
来源:珠江晚报 港澳在线 武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