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紧紧抓住家庭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把“北疆幸福家庭”创建获得与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相融合,积极开展家庭保障、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建设,福祉百姓幸福生活。 内蒙古自治区在“北疆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中,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家庭发展试点项目。24个旗县成为自治区“新家庭计划”试点,12个旗县成为自治区“养老照护和医养结合”试点,14个旗县成为自治区“科学育儿”和“青少年建立发展”试点,3个旗县成为自治区“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远程健康服务”试点。 为了丰富“北疆辛福家庭”的内涵,自治区卫生计生委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对两个国家试点、24个自治区试点旗县和部分盟市级试点旗县进行了“新家庭计划”的集中培训。各地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培训团队,精心编写培训教材。各地组建“新家庭计划”志愿服务队,对家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围绕“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全区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模式,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空巢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新城区以“智慧城区”平台和民政局12349便民热线,为老年人服务提供沟通平台,搭建新城区便民医疗呼叫中心,重点服务辖区6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达拉特旗梁家圪堵新村采取村医入住养老院,为村养老院86位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从2014年开始,提高了特殊家庭扶助金标准,调整后,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城乡统筹,60周岁以上 失独家庭每人每月领取545元扶助金,高出国家标准375元。各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医疗保险、养老保障、扶贫救助等相关普惠政策时,构建多元化的计生家庭惠民政策,加强政策统筹的整体合力。 内蒙古自治区“北疆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实施以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等家庭美德得到弘扬,家庭关系更加和谐,社区和农村的环境得到优化。家庭成员的保健意识明显增强,保健能力明显改善,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婴幼儿家庭的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老年家庭的健康管理、健康促进、日常保健、照护能力明显提高。项目试点中,群众对保健类服务需求最高,迫切需要社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诊疗、急诊联络等服务,促进了卫生计生工作的融合发展。 2015-12-23信息来源: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