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本网记者 吴思强) 以往一直关注高校建设的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山东省副主委、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解决“失独”家庭群体诉求的建议议案,在接受本网网记者采访时刘晓静说,失独群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困难群体,给他们公平合理的待遇,给他们应有的人性温暖和人文关怀,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道德和义务。 刘晓静坦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3岁,人民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一些家庭由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在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遇到一些特殊困难。 据有关方面统计,2010年,累计独生子女死亡即失独家庭达到100.3万户,该年,全国死亡17.29万独生子女。而未来独生子女死亡总量将增长更快。到2030年,每年死亡独生子女人数将达27.7万;2040年则增至38万。照此趋势发展下去,预计到2050年,失独家庭总计将达1100万。 刘晓静说,失独父母大多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经济困难、60年代“文革”浩劫、70年代上山下乡、80年代一胎限制、90年代分流下岗等。如今他们已经步入中老年,失去独生子女不仅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失去了重要的养老支柱。虽然国家已经放开“二孩”, 但是失独母亲们都已经临近女性生育年龄极限,无论是从年龄、身体素质、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很难再要孩子。 如今,失独家庭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2011年以来,失独家庭维权上访集会日益增多,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集会就有五次,地方性集会达上百次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重庆2014年12月维权集会持续了五天五夜。若不认真解决好失独家庭群体面临的困难,这一社会问题势必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2013年12月,国家5部委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国卫家庭发〔2013〕41号),对一些家庭由于独生子女伤残(指被依法鉴定为三级以上伤残)死亡,在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了扶助力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刘晓静说,我们期待政府和社会能像对待残疾人那样关心、关爱失独家庭和失独老人。 一是对失独家庭开展全面普查。在全国范围内对失独家庭开展全面而细致的普查工作,了解失独家庭的成员状况、收入状况等,建立动态档案,对相关信息进行备案登记。 二是建立失独家庭联系人制度。可由计生部门专人负责失独家庭的管理工作,建立失独家庭联系人制度;建立由计生部门(或协会)主导、失独人代表参与的失独关爱常设机构,帮助失独者建立互助组织。对实际发生失独事实的家庭,做好联系、协调、政策宣传等工作,帮助解决失独家庭困难。 三是制定全国统一帮扶补助标准。建议由卫计委、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合作,制定全国统一的失独家庭帮扶补助标准,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四是完善国家层面立法。现阶段只有个别条例对于养老、医疗保障等方面有零星的阐述,但并无法律实质要求,有的条例类似通知而无法实施。建议制定《失独家庭及独生子女伤残家庭补偿条例》,以尽快改变这一现状。 五是建立失独养老机构和人文关怀等场所。新建或改造各地的养老机构为失独家庭服务,让失独人自由选择居家或集中养老;对于经济困难、无力养老的失独夫妇,由政府出资送至敬老院、养老院安度晚年;整合资源建立失独者活动中心,免费提供活动场地、心理咨询等人文关怀服务。 2016-03-14 13:48|作者:|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