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州市柳南区柳石街道下辖的柳邕社区里,生活着11户特殊家庭(指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的家庭),约占柳石街道特殊家庭数量的三分之一。“虽然我们无法给予特殊家庭居民太多的物质帮助,但我们能倾尽全力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这样的想法,柳邕社区的16位工作人员身体力行,他们用爱书写着与居民之间的温馨 故事。 故事一:可怜宝贝的“爱心妈妈” 去年4月底,邻居发现患有智力障碍的张小妹已怀孕7个月,却无法得知孩子的爸爸是谁,这让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5月6日,张小妹突然晕倒在家中,家人连忙将其送往医院。经过抢救,张小妹脱离生命危险并剖腹产下一个女儿。5月9日,张母因尿毒症病重离世,张父陷入了悲痛与无助之中。 5月12日,张父来到柳邕社区,将家里的困难告诉了原社区计生干部覃秀红。覃秀红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为张父制定了帮助方案,大家纷纷出钱出物出力。当日下午,社区工作人员带着婴儿用品来到医院接张小妹和宝贝回家。放心不下的覃秀红和同事们接下来每天下午都会到张小妹家里帮忙,她们轮流当起了宝贝的“爱心妈妈”,帮忙搞卫生 、给宝贝洗澡并交代了张父许多注意事项。当时正好处于哺乳期的社区工作人员张姐还亲自给宝贝喂母乳。 在“妈妈”们的悉心照料下,小宝贝一天天茁壮成长。 故事二:独居阿姨的孝顺“儿女” 今年7月20日上午,柳邕社区计生干部刘丹组织网格员来到市工人医院骨科16号床探望韦阿姨。 韦阿姨今年53岁,早年女儿的夭折让婚姻画上了休止符,二十几年前又不幸患上红斑狼疮,就再也没有组建家庭,独自居住在柳邕路东三巷。7月中旬,韦阿姨突然腰痛难忍,到医院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无法动弹。刘丹和同事得知消息后,马上赶赴医院照顾韦阿姨,向医生了解详情并收集相关医保材料,喂水喂药 、送菜送饭 、擦洗按摩,如同儿女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韦阿姨流下泪来:“谢谢你们,帮我渡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韦阿姨留存着社区每个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社区的大小活动,她都会积极参加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社区就是她的家,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她的亲人。 故事三:温暖老伯的“一米阳光” “我考虑着要找个老伴了。”前不久,57岁的卢老伯与柳邕社区工作人员聊天时笑呵呵地说道。 以前的卢老伯,断不会与大家如此亲近。几年前儿子与父亲的相继去世,给他以沉重打击。那时的他曾一度没有工作,每次到社区来,就指着工作人员的鼻子无理地骂上一天。刘丹说:“我们非常理解他,所以每次活动都会邀请他参加,帮助他走出心灵的阴霾。”2012年底,社区主动帮他申请了特殊家庭国家扶助金,后来又帮他额外申请了一笔补助金,帮助他渡过生活难关,用耐心和关怀慢慢开启了他的心扉。 今年1月,柳邕社区到部队开展拥军慰问活动,由社区牵线,让失独家庭的父母们认“兵儿子”。卢老伯的儿子以前也是一名军人,这次活动让他对社区多了一份信任,他也渐渐变得乐观 、积极。 柳邕社区主任唐玲玲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特殊家庭居民,社区于今年建立了“1+5”结对帮扶制度,即对特殊家庭人员落实1名社区网格员 、1名老党员 、1名部队官兵 、1名计生协会小组长 、1名在校学生进行帮扶,并制作“爱心服务卡”,印制所有结对帮扶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第一时间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记者陆晓艺) 2015年08月13日 08:38:23 来源: 柳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