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失独者之家交流群

社区广播台

查看: 4662|回复: 0

特扶家庭走出困境 还需相应政策支持(安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8 09: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曾以“走进特扶家庭”为专题,连续报道了特扶家庭的生活现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累计独生子女的数量庞大,失独家庭如何也必然增大。自2008年始,我国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即国家针对独生子女发生伤残或死亡、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制定的特别扶助制度,对解决这些家庭的实际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针对失独家庭的相关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如何解决这个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还需要国家出台更多针对这样的特扶家庭的相关保障政策。
    在我们采访的许多家庭里,很多人都在失去孩子后,变得沉默寡言,平时很少出门,害怕与街坊邻居聊天,因为孩子去世后父母的心理变得极度敏感和脆弱,有时候甚至听到邻居和孩子聊天都会触动内心最敏感的神经。所以为了逃避,就和邻居、亲朋好友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像有的特扶老人说的那样:“有时候甚至觉得安静的生活,最后再安静的结束就是最好的结果。”很多人有可能在表面上很坚强,但在回家之后就有可能对着孩子的相片一直哭。他们大多数只想和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在一起聊天,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在有相同遭遇的人面前,他们才不像是弱势群体,才不用面对他人同情的目光。
       国家相继颁布一些帮扶政策,在经济上和生活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如,合肥市调整了对特扶家庭的经济扶助力度,将特别扶助金标准提高到伤残特扶对象7320元/人/年;失独特扶对象9000元/人/年,每年给计划生育特殊对象每人发放480元抚慰金,对于60岁以上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特扶老年人,根据其失能程度,发放一定每月300元、400元、500元的护理补贴,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亳州路街道针对特扶家庭实施了“1+3+7” (一个计生志愿服务中心,三项帮扶资金,七彩志愿服务卡)的援助模式,重新唤起“失独”家庭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但相比于经济补助,特扶家庭更大的困难在于要面临没人照料的困境和精神上的孤独。
    对此,有人提出可以由国家成立专门的“失独老人养老院”,为特扶家庭提供生活保障和精神寄托。也有民间公益人士希望“开放民间组织”,如此一来,在国内方兴未已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等新模式在特扶家庭中得以推广。而帮助“特扶家庭”构建新的社会网络和生命意义,也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
    特扶家庭现象有着独特的历史因素,养儿防老,不光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这些遭受了巨大伤痛的父母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阴霾中走出来。逝者已去,只是希望经受了巨大伤痛的老人们能得到更多的关怀与温暖。  张杰    2015.8.27  合肥晚报




本版新闻标题导航
      





上一篇:高县扎实开展计生惠民活动 (四川)
下一篇:为计划生育“失独”家庭送温暖(安徽)
爱在失独者之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