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是家庭之痛,也是社会之痛。日前,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公布了最新的扶助政策,以逐步解决 失独家庭老无所养、病无人陪、死无人送的境况。 根据相关政策,独生子女死亡的父母,如生活不能自理或70周岁及以上的,可由指定公办养老机构予以接收;各级医疗机构要为失独家庭住院、转诊开通“绿色通道”,并免费提供基层医疗机构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失独家庭依法收养子女,可以获得一次性补助5万元;政府采取购买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失独家庭提供结对帮扶和心理援助; 失独老人亡故后可由民政部门代办丧葬事宜…… 据媒体披露,我国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个,每年新增7.6万个。2012年,一段名为《活着》的中国失独老人调查视频,在互联网上获得了数以百万计的点击。当一个个孤独、悲怆和绝望的生命在眼前展现,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中年以后丧失独生子女的人而言,不仅生命很难再找到前行的动力,还将面临老无所依的境地。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俗话。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一旦唯一的子女离世,老人便会面临老无所养、病无人陪、死无人送的境地。在《活着》中,一位年过70的老人想去养老院,却因为没有子女,院方根本不敢收。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医院,且不论经济状况如何,光是手术前的家属签字,就挡住了老人的求医之路。 失独老人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晚年失去了支撑和依靠。他们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不仅关乎失独家庭如何养老的家庭生活伦理,更关乎社会和政府如何帮助失独家庭摆脱老无所依困境,兑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家国伦理。 纵观浙江省最新公布的扶助政策,指定公立养老机构、提供医生签约服务、民政部门代办丧葬,这些可以具体到责任单位的措施,为失独老人的“生老病死”划出了政策底线。值得一提的是,失独家庭的心理干预、收养子女的经济补助也被纳入扶助范围,则让政策更有民生温度——不仅让失独老人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依、老有所盼、老有所乐。 失独老人犹如一面镜子,他们的晚年如何安放,可以映照出社会的文明水平和政府的治理能力。浙江出台的一系列扶助政策,为解决失独问题开了个好头,期待以此为起点,会有更多更深入的改革方案出台,建立起完善的救助和保障机制,用有形之手为失独家庭撑起保护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