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王文通讯员刘畅)今年,幸福街道不断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爱,保证一周一次电话随访,一月二次登门慰问,每季度三次帮工,每年四次联谊,让“失独”家庭倍感温暖。 据了解,幸福街道专门聘请心理疏导医生,通过他们定期对“失独”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灵交流,面对面、一对一帮助排解心理压力和痛苦,根治生活上和心理上的焦虑感、抑郁感和失落感,引导其走出阴影,解除心理障碍。幸福街道还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失独”家庭和其他家庭一起参加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和文体活动,搭建特殊计生家庭融入社会的平台。为了能够弥补“失独”家庭的“缺失”感,充分利用社会志愿者 资源,幸福街道还帮助每个家庭落实2名以上“社会儿女”志愿者,定期上门进行慰问和帮扶。对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家庭,计生办帮助办理相关生育证件,联系相关部门免费为夫妇双方开展生理检查、优生监测、孕期保健等服务。对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主动提供收养信息,帮助办理合法收养手续。 幸福街道共有失独家庭81户,其中单亲家庭20户,在对“失独”家庭进行全面摸底登记的基础上,逐人逐户建立起健康档案,详实记录每户“失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并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幸福街道还组织医护人员义务巡诊,动态关注“失独”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为行动不便、健康状况不佳的“失独”老人开设就医“绿色通道”,赠送辅助器械,提供一定的需求药品,配备应急救护包和家庭医疗救护箱。 针对计生特殊家庭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幸福街道提前谋划、超前工作,率先将“失独”家庭纳入计划生育特困家庭范围,并充分利用慈善基金和人口关爱基金,定期开展救助帮扶活动。同时,积极协调社区工作人员及周围居民,形成每天邻居陪伴,每周社会“儿女志愿者”回家,每月社区寻访,每季度慰问的良好局面,让“失独”老人感受到老有所爱、老有所养。 2015-11-07 04:03 来源:烟台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