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秦网讯(图文/徐晓龙)育儿养老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年龄大都50岁开外,一直和唯一的子女快乐地生活,一场意外却夺走了孩子年轻的生命,而自己也很难再生养孩子。被称为“失独者”的他们,除了情感的煎熬,还要面临养老的窘迫,亟待社会更多关爱。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亲笔撰写出版了《叩梦》一书,讲述自己走出失子之痛的心路历程,西安市未央区计生协立即购买了200余本,组织计生特殊家庭共读交流,获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据了解,西安市未央区计生协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探索新办法,为安抚辖区内“失独家庭”的心灵创伤,做出来不少卓有成效的探索。 建立了“三帮一”的亲情关怀机制 为确保计生特殊家庭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未央区建立了“三帮一”的亲情关怀机制,即一名计生干部、一名村(社区)干部,一名心灵滋养师负责联系一户计生特殊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关怀关爱活动。一是启动“聚爱家园”帮扶结对行动。200多名志愿者深入计生特殊家庭开展走访聊天、节日陪伴、健康咨询、整理家务、生活照料等活动,为计生特殊家庭送去细致贴心的服务。二是开展“节日送真情”活动。在春节、端午、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对计生特殊家庭进行走访慰问,送上生活用品、慰问金和节日的祝福。三是组织“这里有爱-未央在行动”免费健康查体活动。在辖区三甲医院—长安医院开通“绿色通道”, 每年投入约8万元,以每人500元的标准,为全部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提供全面健康查体,医护人员全程陪护,上门送体检报告,进行健康指导。四是举办“聚爱家园”主题活动。开展联谊聚会,传递正能量。如元宵节组织计生特殊家庭猜灯谜、赏节目、话心语,为过生日的计生特殊家庭成员举办生日聚会,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霾,增强生活信心。 将经济救助落到实处 未央区央企职工刘女士失去孩子后,因为缺乏央企政策依据,计生特殊家庭一次性补贴无法落实,区卫计局积极请示省、市卫计委,上门与她所在的长庆油田的领导沟通协商,最终由单位为她发放了3万元补助金。 为解决“失独家庭”的经济困境。未央区组织基层计生干部深入调查摸底,逐人逐户核对资料,按照农村每户2万元、城市每户3万元的标准,通过银行办理专用存单直拨到计生特殊家庭账户。区卫计局制作了一次性补助金提取“温馨提示”,组织计生专干上门发放,同时送去羊毛被、米面油等慰问品。截至目前,区财政累计为辖区户籍计生特殊家庭发放一次性补助金225.5万元,今年新增8户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22.5万元正在发放中;为49岁以上计生特殊家庭128人发放特殊扶助金130.5万元,全额落实到位。 构筑精神家园“疗伤” 对于计生特殊家庭来说,心灵上的创伤是他们走向新生活的最大障碍,需要专业的、持续的心理疏导帮助。我们依托未央区心理健康中心、街道心理辅导站、社区心理辅导室,成立了计生特殊家庭“心灵驿站”,着力打造治疗心灵创伤的精神家园。每月定期开展活动,专业人员陪伴他们倾听诉说,利用音乐放松、催眠技术、生命动力培训等进行心理疏导,提振生活信心。启动了“生命教育”、“服务生命全过程”等项目,组织36名具有心理咨询专业资质的“心灵滋养师”,以街道、社区小组为单位深入计生特殊家庭,定期开展友好访问、陪伴慰问、结对认亲、互助伙伴等服务项目,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 2015-12-16 00:20 腾讯大秦网秦振 赵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