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刚刚过去,很多家庭还沉浸在团圆的喜悦气氛中,但是有些家庭无法团圆,别人是过节,他们是“过劫”。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些老人被称为失独老人。 开辟绿色通道 我国正在快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从传统来看,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对于失独家庭来说,没有孩子,就什么都没有了。 市民李先生说,希望社会能够给予失独家庭更多关注。因为李先生和妻子遭遇了失独之痛。10年前,从部队转业的孩子因为一场车祸离开了他们,从此,这个家庭只剩下他们两位老人,两位老人经常以泪洗面。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经60多岁了,随着年龄增长,生活上的不便和困难也逐步凸显出来。 “如今年纪大了,经常去医院。每次到医院,看到其他老人都有子女跑前跑后地排队、挂号,而我们只能相互搀扶着慢慢来,心里很不是滋味。希望政府能关注我们,在医院等地方为我们开辟绿色通道。 市民王先生也有类似的痛。“现在我们两口子生活还能自理,可是再过几年呢?”王先生说,当他们年老体衰时,孤立无援。他们的后半生怎么办?他们考虑过去养老院,但是养老院接收老人都需要子女签字,他们连个签字的人都没有。 “没有人能体会失独家庭的痛。”王先生说,表面上看,没有孩子是失独家庭和普通家庭唯一的不同之处,但实际上,没有孩子,两种家庭在生活细节上迥然不同。因为几乎每时每刻,他们都在努力回避有关孩子的一切。就连出去散步,看到相识的同龄人在聊天,他们也总是远远地躲开,因为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只有儿孙。 网友独角兽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没有孩子,就什么都没有了。当前,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已步入晚年,独生子女意外死亡或严重伤残,而父母丧失生育能力的失独家庭逐年增加。 “现在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看病难。”刘女士也是失独老人,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每次去看病,看到别的老人都有子女陪同,而自己是独自一人,特别可怜。有时候生病住院,看到别人家的子女儿孙前来看望,自己不但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 提供经济补助和精神救助 失独家庭在心理、经济、医疗、社保、养老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成为社会之痛。有网友提议,政府应当拨付相应的保障基金及从社会抚养费中提取专门资金,用以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给予这些特殊家庭经济支持,建立常态化精神救助机制。 还有网友认为,除了经济上的扶助外,心灵关爱也必不可少,需要建立起常态化的失独家庭精神救助机制。有市民建议: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失独家庭帮扶长效机制,以社区、街道等为单元,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相应的服务人员,对失独老人开展生活帮助和心理辅导等居家养老服务。 还有市民提出,医院等服务窗口应为失独老人提供绿色通道,为老人提供方便。建议建专门的失独老人养老院。否则,失独老人即使住进一般的养老院,看到其他老人的子女来探望,也会受到一定的刺激。希望市里的义工经常组织活动,从身体上和精神上关爱失独老人。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关注失独家庭公益宣传,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失独群体过上幸福生活。 2016年02月28日08:44:26来源:驻马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