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失独家庭都比较贫寒。 
陆奶奶一提起孩子,就老泪纵横。

志愿者帮失独老人干家务。建勇 摄
扬子晚报网7月6日讯(通讯员 赵建勇 记者 陈咏)每个失独家庭情况不一样,但所面临的悲伤都是一样的。“孩子不在了,我却还活着。”近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来到了江都区樊川镇圣禾村,一个失独母亲充满孤独感的话让人唏嘘。志愿者直面失独家庭、为老人服务,向这些特殊群体传递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6日,志愿者写出了一份探访失独家庭的书面报告。 志愿者探访的圣禾村由原邱家村、瓜楼村、良种场、圣禾村合并而成,常住农户1115户,低保59户,其中有一部分群体为失独孤寡户。在村里,失独孤寡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情感和精神寄托上,面临着很大的孤独感。 志愿者们走访了解到,李大爷是个老党员,6年前,在外工作的儿子被查出了脑癌,当时小孙女生下来才几个月。大爷说:“这事也没办法,就落到你身上了,怎么办?只能尽全力去治病。”经过两年的救治,动了2次大的脑部手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儿子还是走了,大妈由于沉浸在失去儿子的悲痛中,两年后也不幸得了中风,儿媳妇也改嫁了,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李大爷身上。几年过去了,李大爷坚强地走了过来,用一句话说就是看开了,大爷愿意跟志愿者们分享,跟他们讲人生,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教大家如何面对挫折。在跟李大爷交流中,志愿者们也有了感慨:既然改变不了生活,就要努力去适应! 村里的陆奶奶一生也十分坎坷。说到自己的儿子,奶奶老泪纵横:“我没有一天不在想我儿子。”陆奶奶的大儿子15年前去世,二儿子生活难自理,老伴一个月前去世,自己患有糖尿病,双目失明,耳朵失聪,导致摔坏了腿,靠双拐行走,正常有上顿没下顿。在与陆奶奶交谈中得知,她还没吃早饭,志愿者们为陆奶奶送去了爱心餐,奶奶握住志愿者的手感激万分。“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儿,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村负责人说。目前,在政府部门关心帮扶和周围邻居的精心照顾下,陆奶奶的心理、生活和身体状况都有了明显改善。 据了解,目前圣禾村像李爷爷和陆奶奶这样失去子女的家庭还有很多户。志愿者负责人表示,志愿者们通过入户走访、生活帮扶等方式与失独孤寡老人进行联系沟通,同时将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服务,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帮助,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疏导,以温情和关爱温暖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失独的阴影,走出多年积淀的孤独。编辑:乔金玲 来源: 扬子晚报网 发布于:2016-07-06 16:5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