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身边生存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疾病或意外,让他们遭遇了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大悲之后,许多人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并承担着养老压力和精神痛苦。 近日,在浦东新区司法局、民政局主办的“老年人法律援助的需求及回应”专题研讨会上,失独家庭的关爱问题成为研讨会的热点。 在研讨会上,浦东新区首次建立了联动机制,浦东新区法律援助中心、浦东新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浦东新区计划生育协会3家单位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浦东新区失智失能失独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协议》,为这些特殊的群体建立及时的协调和救助机制。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共同关爱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症结,未来将依旧保持每年10%左右的比例增长。”在会上,浦东新区卫计委计划生育管理处处长周瑛透露。 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浦东新区共有户籍失独老人4036人,2557户;对比2015年同期数据,人数增长9.9%,户数增长9.3%;并且未来将仍旧保持每年约10%的增长速度。 尽管家庭遭遇重创,但社会各方纷纷对他们伸出援手。在浦东宣桥,郭老太(化名)是一名普通的农妇,在经历了爱女去世的厄运后,老伴也因病去世,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外孙女,孩子的父亲不知所终,如今她只好和外孙女相依为命。幸亏相关部门为其申请了低保等经济补助,浦东新区相关部门还和她们结对帮扶,孩子不但健康快乐成长,学业也很出色。 但因为失独,一些家庭也面临婚姻、法律等诸多风险。根据浦东新区最近对失独家庭的调查显示:失独家庭解体率达到19%,其中,失独母亲离婚比例较独生子女母亲高出近1个百分点。 在失独家庭的老年群体中,如离异、一方亡故或丧失行为能力的,在就医入院和入住养老机构时,还会碰到无监护人或担保人签字的问题。尤其是入住养老机构时,因无担保人签字,有些养老机构拒绝失独家庭入住。 事实上,我国关爱失独家庭的机制已经形成并正在不断完善。2007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随后,全国各地都制定出台了相应的扶助实施标准。目前,上海对失独家庭的救济机制主要包括一次性补助、定期的特别扶助金等。有的地方还提供家政服务补贴、建立联系人制度、志愿者关爱沙龙等。 但是,关爱失独家庭仍需要更多力量的加入。研讨会上,有法律援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本市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受益范围,但失独老人尚未被明确列入法律援助的范围,相关配套措施也处于空缺状态。由于缺乏专门针对失独老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操作细则等,法律援助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此外,失独家庭的心理健康介入也迫在眉睫。目前,专门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组织等仍然不多,但许多社区等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积极有效地帮助他们跨越了心理上的难关。在浦东金杨社区,一对教师夫妻失去爱子后,在社区等各方的关爱下,老人终于走出了阴影,重新振作起来。他们甚至将对孩子的小爱转化为大爱,主动提出资助几名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在老人生病时,学生们也将老人视为家人般照顾,让失独老人重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并安享晚年。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黄佳琪 2016-12-16 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