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孺子牛49 于 2017-1-6 11:26 编辑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失独家庭”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1月3日,在本报省“两会直通车”开启后,不少读者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相关部门应健全‘失独家庭’保障体系,以保障他们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成为众多读者的呼声。这一建议也成为本报今年征集到的“民间二号提案”。 现状:失独家庭面临养老和医疗难题 当前,我国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步入老年,“失独老人”和“失独家庭”问题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的“失独家庭”已达3000余家,不少“失独家庭”由于独生子女亡故,父母养老成为难题,独生子女家庭承担精神打击的同时遭遇经济困难,成为了社会新的弱势群体;还有部分“失独家庭”父母由于经受不起打击,没有了精神寄托,容易陷入自行封闭,精神濒临崩溃,有的产生轻生的念头。 目前,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但对于“失独家庭”来说,这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失去后,他们所能依赖的只有国家和社会。“失独家庭”入住养老院同样是一个难题,按照养老院的规定,在接收老年人时需要子女签字,没有儿女的他们无处可去。同时“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主要由民间自发的互助团体来承担,而这些团体的发起和延续,都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 读者李先生通过本报热线96555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失去唯一孩子的痛苦面前,不应让这些家庭作为个体独立承受,各方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2017年01月06日10:09 来源:兰州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