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雄冠(民革党员,上海浦东城管执法局陆家嘴中队执法队员)反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独生子女父母年老以后,特别是老年人癌症等重症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少子化和小家庭的格局下,仅依靠家人独自承担老人日常的赴院门诊治疗,已越显力不从心。 在医院时,见到过走路都颤颤巍巍的70、80岁的老夫妇相互扶持来医院注射和静脉滴注;也有配偶离世,独生女在苏州上班,女儿在手术陪护后用完了所有假期,不得不独自去医院进行术后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原先独生子女政策的后续效应,此类人群的基数必将越来越大。属于此类人群的患者由于身体虚弱,挂号、就诊、配药、付费、排队都需要陪护照顾;而其家人或因本身年事已高,或因客观原因无法全程陪护,急需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社会化服务。 因此提出建议: 为“失独”、老年家庭提供“陪医”服务。 一是依据申请,区和街镇可为“失独”、老年家庭提供每周一次、离家2公里以上路程、6个小时以内的,重大疾病病后随访或赴院门诊治疗(注射、静脉滴注、化疗、内镜、放射科检查等)的陪护、办事服务。二是此项服务的合理费用应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失独”、“纯老”家庭的自费部分,街镇可进行必要的补贴。三是该项服务以时长计费,指导收费标准为20/小时,各区县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指导价基础上上下浮动50%。四是服务的提供者,可为区内为老服务的家政服务人员、志愿者或专门公益组织或非盈利性机构等,服务监管和投诉受理部门为各街镇的社区服务办公室。 2017年1月17日 1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