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全景式反映‘失独’问题”的《中国失独家庭调查》日前正式出版。书的作者,湖南省怀化市计生委副调研员韩生学,也和作品一起进入公众视野。 据媒体报道,在过去的12年间,韩生学走访了100多个“失独者”,一直尝试勾勒出这些“失独者”的完整肖像。他意识到,失独者“承受着世界上最大的痛苦,这种痛苦与我的工作有关。” 一名地方计生干部,职业生涯中曾打赢过几十场“计生攻坚战役”,数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书柜里荣誉证书足足有半米高。如今,却回过头来用了12年时间,跑遍全国10多个省市,倾听失独者的诉说。甚至因为身份原因,被失独者咒骂为“猪狗不如”,韩生学的确是在做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仅凭这一点,韩生学的努力就足以让人尊敬。毕竟,这种走访和倾听,是主动的、个人的。 他的反思,并非是对自我的否定,而是一种沉重的责任。与其他人相比,计生干部显然有着更为清晰的职业自觉、深刻的内心感触,从而也更具有说服力。何况,韩生学记录下来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个惨痛的故事,更是留下了一个时代的沧桑与伤痛,一代人的贡献与牺牲。 “失独者”的真实生存状态,尽管此前不乏媒体报道,但总体而言,这一群体的面目是模糊的。他们深夜饮泣的声音,阻断在自家已然冰冷无生气的屋宇之内。他们的心理折磨、身体疾病,以及长年累月无处安放的深刻伤痛,少人注意,也缺乏制度性救济的通畅管道。 
韩生学在走访“失独”家庭 到目前为止,中国究竟有多少失独家庭,依然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人们只知道,在独生子女政策推行35年后,中国3口之家的数量超过1亿个。而据原卫生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统计,我国每年都有7.6万个父母失去自己的独生子女,成为“失独”家庭。 也正是在这样模糊含混的语境下,韩生学的调查才显得弥足珍贵。 既然伤害已经不可逆,既然已经意识到了存在问题,那么,从个体开始,从现在做起,留存一份真实的历史,并各尽所能。 往者已矣,今后该怎么办?那些日渐垂老,失去行动能力的老人们,将如何安排晚景?特别是,随着“失独”家庭增长的速度,这一问题也到了必须正视的时候。 目前,从国家层面看,2016年3月,“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和帮助”被写进了国家“十三五”规划。此外,各地也陆续开始有了一些具体的关爱照拂行动。 当此之时,多一些韩生学们的奔走呼号,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价值。退而言之,即便是多一些倾听、多一些互动,对于这些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孤苦中的老人来说,也不啻是一抹温润的暖色。 2017-04-26 18:04:34 来源: 新京报即时新闻(北京) 文/胡印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