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是除夕,辞旧迎新的鞭炮声陆续响起。上午,在谯城区华佗镇程屯行政村丁庄一处新房内,83岁的失独老人邢思云正忙着收拾屋子迎接新年。 戴了大半辈子的穷帽,今年是邢思云脱贫后迎来的首个新年,也是她从危房搬进新居后过的第一个新春,高兴和满足全部写在了脸上。  新配置的大衣柜用起来十分方便  平生第一次用上液晶屏电视  孝顺的孙子提前为老人备好了年货  和孙子一起贴春联  村干部春节到老人家中看望 搬进新房 见到记者,邢思云老人放下手中的抹布,笑脸相迎。家里的桌椅板凳等物品,她已经擦洗了两遍,还是担心会有遗漏,生怕新年过得不够“新”。 站在58平方米的新平房里,邢思云仍旧不敢相信这里就是自己的新家。从嫁过来那天起,她就一直住在破旧低矮的土坯房里,眨眼间,几十年的老房子居然像变魔术一样,焕然一新。 “这都是政府的扶贫政策好啊,让我住上了新房子。”说起邢思云以前的房子,村里人都知道,屋里墙是黑的、灶是烂的、瓦是破的,老屋顶是漏的,只要碰上下雨天,屋里屋外一起下雨。 “住在旧房里,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老房子‘摇摇欲坠’,有的墙面还出现了裂缝,一到冬天,四面透风。”邢思云告诉记者,她的老伴13年前就因病去世了,三年后,她唯一的儿子也身患癌症不治身亡,成为村里的失独老人。尽管接连遭受重创,邢思云一直扮演的角色却是家里顶梁柱,因为家里还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儿媳和一个年幼的孙子。 “田里的收成靠天,只能勉强度日,哪有闲钱翻盖房屋啊。”邢思云说。 去年五月份,政府把“精准扶贫”好政策送到邢思云家门口,为她申请到25000元危房改造资金,翻盖了新平房。 “明天会有许多晚辈过来拜年,我得好好收拾收拾,再多贴几个大红‘福’字,在新家好好过个新年。”邢思云笑着说。 用上马桶 记者注意到,邢思云老人的新房虽然只有58平方米,室内空间却显宽敞。中间是客厅,左边是卧室,右边是厨卫间。内墙壁被粉刷得白里透亮,地面还铺上了仿木地板革。 “最漂亮的是卫生间,你看,多宽敞,地面和墙壁四周都贴上了滑滑的瓷砖,这俩水龙头以后可以装洗澡用品,还有这个,叫什么来着?哦,对了,叫马桶,干净得很,手放在这里一按,水就把脏东西冲走了,坐上面就跟坐板凳一样舒服,一辈子都快过完了,没承想我还能用上这么高级的东西!”介绍起自家卫生间,邢思云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一边说,一边乐得合不拢嘴。 从卫生间出来,记者正好碰上了前来看望慰问老人的两名村干部,他们一个是程屯行政村党总支书记程福贵,一个是邢思云老人的帮扶责任人候芳。他们坐在老人身旁,亲切地询问过年用品的准备情况、还有没有什么困难等。 听说老人刚才在向记者“炫耀”卫生间马桶后,两位村干部也帮着老人一起“推广”。“记者同志,你可不知道她家以前的茅厕啥样,就在老房子旁边随便搭个毛草庵,在地上挖个小土坑,夏天蛆虫乱爬,雨天污水横流,老远就能闻到臭味。现在忽然变成了这样高大上的卫生间,老人能不激动吗?”候芳先接上话茬。 “是啊,现在农村不是在进行厕所改革嘛,邢思云老人正好赶上了好政策,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屋外还专门给她建了化粪池,污水直接通过地下污水管网就排走了!”程福贵说。 高配生活 村干部走后,邢思云又带记者走进她的卧室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张柔软整洁的双人床。换了新床后,邢思云也给被褥换上了新外套。左边桌子上是一台崭新的液晶屏电视机,里面正播放着生活题材的电视剧。右边的简易大衣柜也是崭新的,邢思云来回推拉几下衣柜门,显示它的便捷性,衣柜侧门的镜子里,映出邢思云开心的脸庞。 “屋里的东西都是盖好房子后政府添置的,听说都是按高标准配的,我这还是第一次用上这么像样的东西,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啊!”邢思云乐着说。 不仅如此,邢思云老人平日的花销也不愁,鸡鱼肉蛋等,想吃点啥就买点啥,不差钱。用她的话说就是,生活水平也是高配的。 作为村里的低保户和失独老人,邢思云老人每年都能领到固定金额的计生奖扶资金和低保金。去年起,邢思云的钱包里又多了一笔林业扶贫资金。每年可领的钱数总额达两万多元。目前,邢思云已经从贫困队伍中成功出列,成为脱贫不脱策的贫困户。 邢思云老人说,这么多钱她根本花不完,现在孙子也长大成家了,十分孝顺,年货什么的都替她准备好了,还让她去他家里过年呢! 话音刚落,邢思云的孙子拿着许多春联进屋来了,祖孙二人开始贴起了春联。 2018年02月22日 09:57 来源:亳州晚报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