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伤是人类在丧失所爱后的一种正常情感,时而来之亦去之。但人世间有一种哀伤,那就是失独父母的哀伤,它永远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独生子女家庭失去了唯一的孩子之后,他们也就失去了唯一源于血脉的亲密依恋关系,失去了象征生命延续的子嗣后代,而这对很多父母来说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都更宝贵。这种意外打击将影响婚姻、养老保障、人际关系、身份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失独父母的哀伤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情绪方面,被巨大的哀伤笼罩,对孩子陷入无尽的思念,时常会有愤怒、自责、负罪或羞耻感。认知方面,对外界发生的一切缺乏兴趣,不能接受孩子死亡的现实,甚至会出现孩子仍旧活着的幻觉,思维反应迟钝。行为方面,难以抑制地哭泣,降低甚至失去处理日常生活及工作的能力,有强迫症行为,比如不停整理孩子遗物。社会表现方面,不愿接触社会,不愿与人沟通。生理表现方面,头昏失眠恶梦无力,饮食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体弱多病。
失独哀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失独父母要接受和承认所面临的不可逆转的现实。要用不同的方式一点点疏解哀伤的痛苦。同时也要给自己,以及给自己与孩子的关系重新定位,并重建新的生命意义和一个“新的自我”。这样才有可能带着爱和难以挥去的痛去迎接生命中新的美好事物。
研究显示,近42%的心灵安慰首先来自配偶,建议失独父母,与配偶积极交流,彼此扶持,共渡难关。同时明确告诉亲友,自己的需求和嫌恶。寻找失独人团体或网群,抱团取暖,也是走出心理阴霾的有效途径。他们中很多人的经历会给人启发和力量,而且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能理解失独感受的一群人。另外,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是处理哀伤的有效方法。在必要的情况下,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师。
当身边出现失独父母时,每一位关怀者应充满爱心地对待心理受伤的父母。对失独父母的“不正常”行为举止不要惊讶、更不要歧视。因为绝大多数的时候,这恰恰是正常和必需的,只是旁观者不能理解。失独父母需要很长时间去调整自己,并且会有很多反复。关怀者应耐心地温柔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不要在情绪冲动中去做任何重大的决定。在帮助失独父母的过程中,每一位关怀者将深刻体会爱和生命的价值,同时令自己的生命也得到升华。
2018年05月26日 12:15 新民晚报作者:刘新宪
|
上一篇:镇江爱心志愿者打造“博爱驿站” 为失独老人进城就医提供自助服务下一篇:杭州“失独者”的故事:阳光终将洒进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