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北京电(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郭宏颖)“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长,养老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在老年人中,失独老人因无子女赡养,往往经济困顿、心情抑郁,在日常生活、就医、养老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3月13日,谈到失独老人养老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潞向记者介绍了她就这一问题所做的调研以及提出的具体建议。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种种变故,一些家庭痛失子女,成为失独家庭。“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推算,目前我国失独人群数量已逾百万,解决失独人群的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李潞说,失独人群不仅要承受失去儿女的精神痛苦,而且在经济收入、日常照料、就医治病、养老送终等方面都面临许多实际困难。“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失独家庭的收入水平在本地区处于较低水平。许多失独老人经济来源单一,无子女给予经济援助,经济压力较大。”李潞说,目前,我国关于失独家庭的相关救助政策是,给予符合规定年龄的失独家庭成员每人每月100元,标准较低,对于一部分承担隔代抚养重任的失独老人,经济问题更显突出。 作为医生,李潞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失独老人因缺少直系亲属或法定监护人签字而无法手术就医的情况。“在办理入住养老机构时,失独老人通常也会遇到这一问题。如果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协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办理这类情况。”李潞说,许多失独老人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需要更多精神慰藉。“根据对失独老人的问卷调查,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医疗保障,其次为养老保障和生活照顾。目前,国家针对失独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已经出台了一些救助政策,然而对于失独老人的赡养、照护、养老送终等细节仍缺乏具体的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调研和深入思考,李潞建议,政府应把失独老人赡养问题纳入养老工作进行总体考虑,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措施,提升失独老人养老服务能力。“比如,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健全针对失独老人的日常生活照管、家政服务、心理抚慰、志愿者服务,让有意愿和有自理能力的失独老人实现居家养老。”同时,李潞建议,积极探索以房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有效解决城市失独老人养老资金来源问题,降低失独老人生存压力。此外,完善失独老人养老帮扶救助政策,在优先入住养老机构、提高救助补贴标准、加强医疗救助等方面给予失独老人更多帮助与关爱;建立失独老人关怀基金,通过政府出资、动员慈善组织及个人募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失独老人医药、生活等方面的费用补贴;研究建立失独老人监护人制度,从法律层面解决失独老人赡养中的问题;加强对失独老人的心理疏导,努力营造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帮助失独老人重建心灵的家园。 2019-03-14 05:46 沈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