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来源:失独者之家小程序,作者:王海鹏 今年10月是第16个全国“敬老月”,主题为“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连日来,本市各街镇村居志愿者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助老主题服务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strong>走进敬老院 花式宠爱“老宝贝”</strong>
“大爷,最近晚上睡得还好吧?”“睡得好,今天早上起来还喝了一大碗粥呢!”近日,静海区“静海义工队”义工来到静海区独流镇养老服务中心,看望这里的住院老人,为他们送上理发、采耳、修脚等贴心服务,用陪伴与关怀为老人们送上重阳节的问候。
在理发区内,义工队员熟练地展开理发工具,细心询问每位老人的发型偏好。“李奶奶,头发是想修短一些,还是保留长度?”“张大爷,鬓角要不要修整齐一点?”手起剪落间,原本略显凌乱的发型变得整洁利落。服务结束后,义工们还贴心地为老人拂去颈间和衣领上的碎发。
<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111/644/00611164412_dc3a9be7.png" alt="" width="323" height="220" />
在采耳区,同样温情满满。义工队员手持专业工具,俯身细致查看老人的耳道情况,动作轻柔地开展清理。“您放松,有任何不适随时告诉我。”伴随着轻声安抚,原本略显紧张的老人逐渐舒展眉头,静静享受这份难得的舒适。
在一旁的修脚区,义工队员轻轻帮老人们脱去鞋袜,仔细修剪过长的趾甲,再用专业工具细致清理脚部的老茧。“之前脚底茧厚,走路总硌得慌,这下轻松多了!”刚体验完修脚服务的赵大爷试着走了几步,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义工的手艺。
在北辰区普东街红荔花园社区,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66岁的王大爷瘫痪在床已整整10年,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等各种疾病缠身,需长期服药且生活完全无法自理;65岁的妻子马奶奶不仅被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困扰,每日靠药物控制病情,还要照顾服侍瘫痪在床的老伴。2000年,两人唯一的儿子因重症肺炎离世,这个家庭从此成了失独家庭,照护与生存的双重压力,让老两口的生活举步维艰。
在多次走访了解情况后,天津市好榜样公益志愿者联盟为这个家庭搭建起社会支持网络,一方面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陪伴,陪老两口聊天解闷;另一方面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提供健康监测、专业助浴、生活物资帮扶等服务,让老两口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重阳节前夕,为进一步减轻家庭照护负担,志愿者联盟再次链接社会爱心资源,为王大爷送去了一台便携折叠轮椅。收到轮椅时,马奶奶反复试用折叠功能,眼角带着笑意说:“以后带老伴出门不用再费那么大劲了,还能让他多晒晒太阳,你们真是帮了大忙!”
<strong>助老缝棉被 温暖洁净迎“重阳”</strong>
近日,宝坻区宝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街域各村居志愿者开展“爱心助老缝棉被”活动,用实际行动为辖区五保户老人送上秋日里的温暖与关怀,让他们干干净净过“重阳”。
活动当日,在宝平街道石佛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志愿者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清洗晾晒老旧被套,有的填棉花、缝棉被,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忙碌,一床床老旧棉被变得干净整洁,焕然一新。这些棉被不仅凝聚了大家的爱心与汗水,更承载着对五保户老人的深切关爱。
看着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村民们在给志愿者点赞的同时纷纷表示,要为自家的老人拆洗缝制棉被,空闲之余积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温暖过冬。随后,志愿者们将一床床充满浓浓暖意的棉被送到村里五保户老人手中。志愿者还叮嘱老人们要注意防寒保暖及家中用电用气安全,并向老人们送上重阳节的祝福。
宝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王玉洁说,街道将持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定期走访+精准帮扶”的模式,全面了解困难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推动志愿服务朝着常态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记者 何欣) |
上一篇:天津市蓟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计划生育失独家庭综合保障保险项目
|